星萊和企業介紹

浙江星萊和農業裝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是中國星月集團旗下的現代農業裝備制造企業,公司以“做精品農機,創一流品牌”為目標,振興民族品牌為己任,致力于高速插秧機、拖拉機、柴油發動機等農業機械研發、制造、銷售。
?
公司產品涵蓋“星月神”品牌系列插秧機及配套側深施肥機,拖拉機及配套農機具,柴油發動機等十多種農機產品。擁有農業機械裝備制造加工中心、鋼構焊接、整車、苗臺、變速箱、小箱體等裝配及調試,發動機智能裝配及調試生產流水線16多條,產品零部件自制率達到85%以上,現已具備年產2萬臺套高速插秧機、10萬臺套拖拉機整機及零部件生產能力。
生產流水線
產品專利
零件自制率
年產能

OUR ADVANTAGE
十三大優越性能
星月插秧機已獲得專利93項,其中發明專利14項,實用新型專利68項,外觀設計專利11項,多個產品款型獲得省級農業機械推廣鑒定
OUR NEWS
新聞資訊
力爭把產品和服務做到極致,努力打造中國插秧機第一品牌
11-29
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冀名峰一行蒞臨集團調研農機產業
<divclass="rich_media_contentjs_underline_contentautoTypeSetting24psection"id="js_content"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transparent;outline:0px;color:var(--weui-FG-HALF);font-size:var(--articleFontsize);overflow:hidden;text-align:justify;position:relative;z-index:0;"> 以下文章來自星月集團 11月27日,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冀名峰一行蒞臨集團調研農機產業發展,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省畜牧農機發展中心主任駱健民、永康市副市長何麗平等領導陪同調研。集團總裁胡濟榮、星萊和總經理李波軍等接待了來訪一行。 在集團高新園區,胡濟榮總裁從披星戴月、追星趕月、明星朗月三個階段向冀司長一行展示了集團三十多年的發展歷程及目前的產業布局、科技創新成果,詳細介紹了生物、醫藥、農機三大新興產業的發展及應用情況。 參觀過程中,冀司長重點了解了應用于山區丘陵小田塊的“T”系列小型輪式拖拉機的性能特點,以及目前已成為國產品牌第一的“星月神”高速插秧機近年來市場占有率等情況。 冀司長對小型輪式拖拉機產品的創新研發給予高度評價,并前往位于星月科創園的生產基地就智能化設備、產線進行了實地調研。 冀司長對星月在高速插秧機領域取得的突破給予肯定,對胡濟榮總裁不斷開拓新興產業的創新精神表示贊賞。并鼓勵星月繼續加大研發投入,協同國產廠家早日突破零部件進口限制,攻克“卡脖子”的技術難題。
11-20
星萊和全國經銷商大會圓滿舉行 | “星月神”精品插秧機隆重上市!
11月11-12日,以“攜手星月神共謀贏未來”為主題的星月集團星萊和農業裝備全國經銷商大會在星月科創園隆重召開,集團總裁胡濟榮、星萊和公司董事長胡定坤、總經理李波軍攜公司管理團隊及全國各地近500名優秀經銷商齊聚一堂,共商未來發展大計,攜手規劃共贏藍圖。參觀集團高新園區參觀星月科創園11日上午,經銷商朋友們先后參觀了位于黃棠的集團高新園區與位于古山的星月科創園。在高新園區,大家深入了解了集團的發展歷程、企業文化及在生物、醫藥、農業裝備、新風家電等其他領域的發展成效。在星月科創園內,大家現場參觀了星萊和公司在引進現代設備、打造智能工廠的實力,近距離感受公司精細的工藝生產流程及在高效生產、質量把控等方面的卓越表現。演示現場本次大會,公司隆重推出全球首臺四缸30匹馬力系列精品插秧機在位于古山鎮星萊和的試驗田中,邀請經銷商朋友們共同觀看插秧機與TC系列小馬力拖拉機的現場演示。 農田內,藍白相間的“星月神”精品插秧機與目前市場上插植效率最高的某進口品牌在農機手和經銷商代表的熟練操作下奔忙于田間,開展了一場硬碰硬的較量。兩圈來回,“星月神”精品插秧機快了半圈,秧苗整齊度也明顯強于競爭機型。“星月神”精品插秧機現場演示插植效率作為現場觀看的經銷商代表之一,湖南省九龍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雄表示,“湘潭主要是丘陵地貌,所以特別考驗農機裝備的靈活性,這是我們那邊農戶重點關注的。”她分析說,“盡管沒上去體驗,但我清晰地觀察到,這款“星月神”精品插秧機在‘掉頭’時候表現得異常流暢。在國家‘兩新’政策的推動下,這款新品的市場潛力巨大。”星萊和研究院院長張寶歡介紹到,該款精品插秧機的發動機是由三缸25匹馬力國四柴油機升級為四缸30匹馬力國四柴油機,排氣消聲器優化設計,與同類機型對比動力更強勁、噪聲更低、振動更小、插秧速度更快。針對絕大多數經銷商曾提出高標準農田存在泥腳普遍較深、容易陷車的情況,“星月神”精品插秧機采用了后輪耳加大、加厚、加硬等細節調整,使其防陷功能更加突出。與此同時,該機在熱管理系統、減振系統、離散型主變速裝置、剎車聯動裝置等12方面,均有所性能提升,經驗證,該產品在強化惡劣環境下,作業性能與效率仍比同類同規格產品提高20%以上。TC系列輪式拖拉機演示現場此外,現場另一邊的水田與旱田,全線推出的TC系列輪式拖拉機也進行著精彩的實操演示,其中TC504系列機型憑借采用梭式換擋、高地隙,大轉向角設計,馬力大、操縱靈活,通過性好,贏得經銷商朋友們的廣泛認可,被專家譽為目前國內同馬力段最實用、東南亞地區最經典的水田機。星萊和總經理李波軍表示,我們的輪式拖拉機系列產品,引領著國內外50匹馬力以下產品的技術方向。星萊和全國經銷商大會現場在全方位了解兩款系列產品后,星月集團星萊和農業裝備全國經銷商大會在星月科創園隆重召開。集團總裁胡濟榮發表講話會上,集團總裁胡濟榮發表講話,從發展歷程、轉型成效與企業精神等方面總結了星月三十多年來在產業優勢、科研技術、發展前景上凝聚的雄厚底氣與創新實力。他強調,多年來星萊和公司致力于從裝配工廠轉型為智造工廠,零部件自制率達到85%以上,掌握關鍵核心技術,提升市場競爭力,實現產品優質低價、利國利民的目標。他表示,產銷雙方是一個利益共同體,在經營中務必干好兩件事:做好買與賣,推動市場擴容與升級;兼顧你、我、他,雙方共享發展成果。只要廠商誠信相交、群策群力,定能在國內外打響“星月神”品牌,拓開廣闊的市場,為雙方實現合作共贏、為民族工業揚威、更為老白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星萊和總經理李波軍發言星萊和總經理李波軍在發言中介紹了星萊和農裝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強的發展歷程。重點從產品、生產、研發、質量保證、售后服務、市場營銷層面闡述了公司的理念和做法。<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優秀經銷商代表發言江西省鄱陽縣四海農機總經理高鷹、湖南哲農農機董事長左毅、青島茂盛農機有限公司總經理杜慶偉作為優秀經銷商代表發言,分享了自己代言“星月神”品牌以來的經驗與感悟。各省分會場討論交流根據“一省一策”政策,12日上午,公司設立不同省份的分會場進行業務洽談。集團總裁胡濟榮、星萊和董事長胡定坤、總經理李波軍在各個分會場與經銷商朋友們進行洽談交流。簽約儀式據悉,本次大會共簽約客戶400余家,星萊和董事長胡定坤與其中五位客戶代表進行現場簽約。當前,國家的“兩新”政策明確提出支持老舊農業機械更新。經過多年的摸爬滾打,星萊和公司主打的高速插秧機已做到了國產品牌銷量第一、小型拖拉機被行業專家稱為“最優秀的水田機”……如今在農業裝備領域,星萊和公司愈發具有話語權。 農機現代化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星萊和公司有責任,也有義務,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農機裝備迭代換新和轉型升級,繼而推進老舊農業機械報廢更新,全面提升省域、乃至全國農業機械化水平。接下來,星萊和公司將繼續堅持“精心精工精品”的理念,制造“質優價廉”,符合中國農業農村特點,讓農民兄弟買得起、用得舒適的農機產品。
09-21
中國經濟樣本觀察·企業樣本篇|追星趕月 奮楫篤行——浙江星月集團的突圍“法寶”
浙江星月集團榮獲新華社的專題報道以下為新華社《中國經濟樣本觀察·企業樣本篇|追星趕月奮楫篤行——浙江星月集團的突圍“法寶”》原文新華社記者王俊祿、吳雨、唐弢這是我國億萬經營主體中的普通一員。星月集團,地處改革開放前沿、有“中國五金之都”之稱的浙江永康。這家從小作坊起步的企業,一次次突破“卡脖子”困境,一輪輪應對轉型陣痛和危機,在艱難突圍中尋求生機。深度剖析樣本,經歷和經驗都彌足珍貴。“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夢想不滅、誠信不丟”,這是星月集團突破困境、奮楫篤行的“精神法寶”,也成為千千萬萬市場經營主體攻堅克難的信念寫照。星月集團廠區鳥瞰圖(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星月集團供圖)遭遇“卡脖子”,如何夾縫中突圍從空中俯瞰,永康“七山一水二分田”,地塊小、丘陵多,很難實現機械化。對這一點,從小生長于此的星月集團總裁胡濟榮看在眼里。大江南北跑一圈,“痛點”更明顯。胡濟榮發現,長期以來,國產插秧機在與國外農機的競爭中處于劣勢。更令人憂心的是,一些國外品牌農機雖然質量上占優勢,但并不適應不少省份土地分散、大型機械難以施展的現狀。2015年,經歷考察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后,胡濟榮下定決心:要讓這片土地上跑中國的農機!夜已深,會議室氣氛凝重,不時有爭辯聲傳來——當胡濟榮提出設想時,公司管理層幾乎一致反對,原因是“太難”。“咱們是做五金起家的,離‘鐵牛’差著十萬八千里!”“大企業都做不了,憑我們幾個怎么可能成功?”現任星月集團星萊和農業裝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的李波軍等人,當時特意找來一堆資料,試圖“勸退”老板:插秧機精密程度遠高于一般農業機械,整機大大小小零部件有8000多個,國內很多大企業都望而卻步;受限于研發制造能力,國內插秧機關鍵零部件大多依賴進口……每一個困難似乎都難以逾越。“再精密的機械也是五金做的,我不信做不出來。”胡濟榮手一揮,重重落在桌案上。“剛開始研發時,國內市場上98%的插秧機都是從日本進口的,國外品牌壓根沒把我們作為潛在對手,不認為我們能研發成功。”胡濟榮說。果然,研發前期,因投入巨大、收效甚微,周圍人都在勸胡濟榮停止投資、及時止損。胡濟榮不甘心,“正是因為中國農機市場被國外品牌主導,才更應該有企業咬牙往前沖”。為盡早掌握核心技術,星月集團將插秧機研發分為發動機、車架體、電器、液壓、插秧5大系統,傾盡家底,推進研發設計。工人在星月集團的插秧機總裝流水線上工作(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唐弢攝當一群人不分晝夜、廢寢忘食,以忘我的精神投身于一件事情時,往往會有柳暗花明——怎樣最大程度減少傷苗?他們對照人工手指按壓的插植方式,反復測試角度、力度,尋找最佳平衡點;如何避免作業時形成“爛泥、深溝”?他們自研柴油發動機,輪胎、動力等更適合水田作業;如何不讓插秧機淡季長期閑置?設計團隊不斷拓展功能,讓機器除了能插秧,還能旋耕、打漿、撒肥撒藥、開溝……“每到關鍵環節,技術團隊幾乎天天泡在試驗車間,近乎癡迷。”李波軍說,經過兩年艱苦攻關,2017年,星月集團自主研發的丘陵專用高速插秧機投放市場,一舉打破國外品牌在農機領域的壟斷。經過持續研發,目前星月插秧機的零部件自制率已達90%以上。轉眼已是2024年。這個夏天,星月集團新擴建了數千平方米的廠房,一排排智能機械手臂串聯起各個工序。記者現場看到,每隔五六分鐘就有一臺全自動高速插秧機下線。 這是星月集團自主研發的高速插秧機(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唐弢攝“與國外品牌同臺競技,我們的產品已占據25%以上的國內市場份額。”胡濟榮說,我國農機領域的廣闊市場前景,是星月集團敢于擴大生產的底氣。這不是星月集團第一次與國外品牌同臺過招。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東風正勁。許多像胡濟榮一樣的永康人開始興商辦企,“無中生有”地形成了通達全國的五金產業鏈。當時是摩托車流行的時代,但零部件大多依賴進口。胡濟榮將目光鎖定在關鍵部件氣缸頭上。“氣缸頭對于強度、精度的要求格外高。”當時一起“戰斗”的場景,老員工牟加義記憶猶新,“我們一遍遍在土高爐前試驗,渾身油污,臉也顧不上洗,胡子也不刮,乍一看都成‘小老頭’了。”組裝起的發動機能打著火了,胡濟榮第一個把鼻子湊上去,對著排氣管猛吸了幾口,興奮地喊:“燃燒充分,快成了!”經歷一次次失敗與重來,古月牌汽缸頭終于研發成功,并迅速占領國內市場,改變了外國產品“一統”市場的局面。這一次研發插秧機,同樣是突破重圍,星月集團早已不是跟在國外品牌后面跑了,而是有自己的專利。“期待兩三年后,星月插秧機在國內的市場份額能突破50%,讓中國品牌主導國內市場,同時沖向廣闊的海外市場。”胡濟榮說。轉型“十字路口”,艱難探尋出路中秋時節,一場驟雨,廠區內落葉滿地。銷售副總把報表攤開,一連串的降幅令人憂心——近年來,隨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波動,企業經營壓力加大,星月集團同樣不例外:一方面,外需恢復勢頭不穩,外貿營收占比從最高時的35.6%,降到目前的12.5%;另一方面,國內房地產市場處于調整期,星月的門業、地毯、電器等傳統產品銷售形勢嚴峻。“如果不辟出一條新路,企業遲早會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寸步難行。”胡濟榮對著大家發出一聲感慨。最近十來年,為探尋生存出路,星月集團左沖右突、不斷闖關。比如,一方面,加大對門業、地毯、家電等原有產業的升級,不斷拓展國內市場;另一方面,拓展生物、醫藥等新產業賽道,挖掘新機遇。探尋的道路荊棘重重,“‘大坑’踩了不少哦!”胡濟榮并不諱言失敗。比如,星月集團曾投資納米新材料,遲遲未有技術突破;研發CT掃描軟件,由于市場需求問題沒能成功……發力拓展新賽道,還引發了集團員工的不解和質疑。“市場在,需求在,一定能找到容量更大的新賽道。”胡濟榮深知,這需要以“騰籠換鳥”的思路轉變發展方式。要騰哪些?換哪些?胡濟榮敏銳發現,生物醫藥產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越來越多科學家、醫學家走出實驗室、走向創業場,讓科技成果“落地開花”。2010年一個春日,聽說浙江大學教授歐陽宏偉有個關于組織工程和再生醫學的研究項目,求賢若渴的胡濟榮馬上驅車前往。經過細致商談,雙方合作就此展開。幾個月后,喜訊再次傳來:以推進再生醫學技術產業化為目標的浙江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相關項目獲國家“863”計劃支持。實驗室里,桑蠶默默吐絲結繭。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蠶絲也能治病甚至救命。在政策支持下,歷時十余年、投入數億元反復試驗,星月生物的蠶絲軟組織修復材料終于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傳統蠶絲實現了從“衣”到“醫”的轉變。星月集團的專利墻及部分產品展示(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唐弢攝今年盛夏,在杭州余杭未來科技城,星月生物首席科學家趙洪石向記者展示了一塊白色網狀“小紗布”。這張用桑蠶絲提純制成的醫用材料,可植入人體腹壁軟組織薄弱或缺損處,八個月后可被人體完全吸收。“將1克絲綢變成植入性醫療器械,可增值1000倍。”趙洪石說,如今這塊已經上市的“小紗布”,量產后每年可帶來1億元收益。不僅如此,星月生物正拓展絲素蛋白原料在護膚品、食品、保健品、生物芯片等領域的應用。然而,向生物醫藥轉型拓展的這幾年,也是星月集團遭遇資金鏈、擔保鏈危機最嚴峻的時候。基于“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思路,星月集團曾和6家企業互保融資。然而,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加深,部分盲目投資、只賺快錢的互保企業“卷款跑路”,給星月集團留下了數億元的債務窟窿。從原本登臺領獎的納稅大戶,忽然成了債務被執行人,還要被“限高”,胡濟榮一時難以接受。躺倒還是挺立?胡濟榮思慮再三,選擇了后者。危急關頭,為了幫助民營企業過難關,從中央到地方接連出臺政策,多措并舉防范化解兩鏈風險,幫助企業走出泥潭。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至暗時刻,星月集團也從未考慮賣掉仍需要大量研發投入、尚無營收的生物醫藥板塊,而是通過轉讓有資金回流的房地產開發公司,謀求“斷臂求生”。浙江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發人員在進行藥物研發(8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唐弢攝及時果斷“開源”轉型,為企業長久發展贏得空間。從2013年至2023年,星月集團營收年均增長9.2%,并用這些年的利潤償還了因擔保引發的約8億元債務。星月集團副總經理沈文財說:“正因為堅守實業、積極轉型,即便企業外貿有所萎縮,星月集團近三年依然保持著年均5.6%的營收增長。”應對未來挑戰,矢志攀“高”向“新”當陽光和營養受限,努力向外延伸、向高攀爬,這是生物界的生存本能。在企業界,為謀發展闖入“無人區”,成功者有之,折戟沉沙者也大有人在。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承壓前行,部分行業尤其是傳統行業面臨較大壓力,一些企業發展遇到困難。兩年前,當胡濟榮與海歸博士應律帶領的團隊開啟合作時,成功與否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抗腫瘤藥物艾日布林被譽為“化藥界的珠穆朗瑪”,代表了化學藥物制備的頂級水平,也是應律團隊的主攻方向。“研發并非易事,每一步化學反應都必須精確控制,其難度系數不是相加而是相乘,精準完成全部化學反應的時間至少需要一年半。”現任星月藥物首席技術官的應律說。進軍此前沒有涉獵過的醫藥領域,這引來不少星月集團員工的不解和質疑,包括家人和跟隨他20多年的老員工。“企業轉型升級必須向新而行,做難事必有收獲。”在一片嘈雜聲中,胡濟榮堅持自己的選擇。“培育新興產業就像養孩子,要有耐心,急不得。”胡濟榮的話讓人印象深刻,“我學問不高,但我懂得人才的極端重要性。”浙江星月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研究人員在進行生物化驗(資料照片)。新華社發(星月集團供圖)近幾年,星月集團除了在生物、醫藥等領域每年研發投入超4000萬元,還在企業內部形成了創新“加減法”:產業拓展上做“加法”,保持“耐心資本”的定力;管理上做“減法”,放權讓利,讓技術占大股,讓人才當股東。經過艱苦科研攻關,成功的腳步越來越近:2023年6月,星月藥物完成艾日布林原料與制劑的研發,向有關部門遞交了藥品注冊申報材料,并于去年底通過了注冊現場核查。今年9月初,在星月藥物的研發基地——嘉興平湖獨山港鎮,記者看到,工作人員在調試產線,進行艾日布林的生產前準備。設立動力機械與技術工程中心、動力機械及工程學科博士生科研基地、院士專家工作站、醫用材料和組織工程研究院……星月集團“科技興企”的步伐篤定。這家脫胎于傳統制造業的高新技術企業,科研技術人員占比已超15%。經過披星戴月的艱苦創業,挺過轉型陣痛和危機侵襲,跨入星明月朗的發展新階段,胡濟榮對已掌舵35年的星月集團有著新的期待。“憑著信念不倒、精神不垮、夢想不滅、誠信不丟的精神,我們在一次次創新轉型中煥發活力,相信奮斗不止,才有輝煌不斷。”年逾古稀的胡濟榮依然雄心勃勃。